肱骨明臣(朱元璋于城)推荐完结小说_全本免费完结小说肱骨明臣朱元璋于城

看过很多现代言情,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《肱骨明臣》,这是“朱元璋”写的,人物朱元璋于城身上充满魅力,叫人喜欢,小说精彩内容概括:小说《肱骨明臣》最近非常火,这本小说的主角于城朱棣人气很高,主要讲述了:这倒霉孩子怎么又招惹到老爹了?朱标有些疑惑,但还是准备开口向朱元璋求情。“爹…”“嗯?”老朱显然知道自己好大儿要说什么,直接抢先一步开口阻止了朱标后续的话。没办法,朱标只能给于城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…《肱骨明臣》免费试...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《肱骨明臣》这本书大家都在找,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,小说的主人公是朱元璋于城,讲述了​“爹,郭允道刚刚来找过我了。”朱标话音刚落,朱元璋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笔,紧皱着眉头,开口说道,“这老东西找到你那去啦?”见朱标点头,朱元璋脸色更难看了。“老东西,咱是给他脸给多了,要钱都要到咱太子那去了!”朱元璋破口大骂,手里的笔也重重摔在了桌子上。户部尚书郭允道,于城知道这个人,也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...

肱骨明臣

阅读最新章节


这倒霉孩子怎么又招惹到老爹了?

朱标有些疑惑,但还是准备开口向朱元璋求情。

“爹…”

“嗯?”

老朱显然知道自己好大儿要说什么,直接抢先一步开口阻止了朱标后续的话。

没办法,朱标只能给于城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。

随后便不在关注于城那幽怨的目光,开口讲起了正事。

“爹,郭允道刚刚来找过我了。”

朱标话音刚落,朱元璋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笔,紧皱着眉头,开口说道,

“这老东西找到你那去啦?”

见朱标点头,朱元璋脸色更难看了。

“老东西,咱是给他脸给多了,要钱都要到咱太子那去了!”

朱元璋破口大骂,手里的笔也重重摔在了桌子上。

户部尚书郭允道,于城知道这个人,也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主。

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,该花的银子,尽量少花,不该花的银子,一分没有,就凭借这点,被朱元璋看重,当上了户部尚书,希望他能好好管理大明的国库。

但是管理国库光能省显然是不够的。

大明每年的赋税都是固定的,照以往来看,省着点花倒也能过得去,不会影响到大明整体的运行。

今年好像不太一样…

先是持续了数月的平定云南之战,兵部要走了不少银子,但这是关乎国家统一的大事,郭允道自然不会说什么,剩下的银子在勉强还能够花。

但事情的发展从这好像就有点不对了。

下半年到来,先是皇后娘娘病好,皇帝龙颜大悦,减了一半的赋税,这一下,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是雪上加霜。

郭允道更是没给朱元璋面子,在早朝时当着所有官员的面撒泼打滚,躺在地上哭穷。

但皇后病好了,毕竟是天大的好事,减税,郭允道忍了。

毕竟早些年大明的收入还有剩余,用了之后也还是能顶的过去。

更过分的来了,减税没过多久太子殿下上书要成立宣传部,钱从哪来呢?

自然又是户部。

不是,郭允道不理解,怎么就看上户部一个薅啊!!

朱元璋可不知道这些,郭允道之前的哭穷也没在意,毕竟哪任户部尚书都来自己这哭过,那大明改过不还是过得下去?

但这次好像不太一样,当郭允道拿着账本来找自己时,朱元璋明白了。

大明的国库,好像真空了…

总结,本就不富裕的户部经过这三次事件之后彻底宣告破产,于是乎,郭允道就盯上了蓝玉献上的琉璃秘方…

“户部今年确实不太容易。”

听到自家老爹真发了火,朱标在一旁小心翼翼的为其开脱。

毕竟身为除皇帝外权力最大的太子爷,还是很了解国库的情况的。

听到朱标的话,朱元璋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,随后就是无奈的叹气声。

“咱也知道他不容易,但是这老小子每次只要是来找咱,那必是又没钱了,咱都要被他烦死!肯定不愿意见他,”

“但没想到他又找到了你那…”

于城在一旁听得一脸无语。

你是皇帝,国库的钱你花完的,不找你找谁…

“更可气的是,那老小子这次直接盯上了蓝玉给你的琉璃秘方,想用这秘方来和那些世家贵族换取银钱。”

“你说,这是什么混账主意!”

“要不是咱查过这老小子背后没人,咱就真以为咱的国库已经成了那些个世家贵族的内库!!”

话说到这,朱元璋脸色又红了起来。

显然是被气得不轻。

朱标同也没再开口讲话,毕竟他要是有办法,早在第一时间便告诉自家老爹了。

墙角的于城见两人都此刻沉默了下来,果断开口。

“咳..咳咳.咳!”

“你小子喉咙里卡金汁了不成?有屁就放!”

听到声音,朱元璋的眼睛瞪了过去,大声开口道。

于城表情复杂,烦躁状态下的朱元璋果然不能惹,但还是开口道:

“我有办法让干爹赚一点小钱。”

于城话音落下,朱元璋、朱标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。

“详细讲讲!”

朱元璋显然来了兴趣,毕竟眼前这小子可是‘刘伯温弟子’,又有宣传部和内阁的制度在先,朱元璋可不认为于城在和自己开玩笑。

但于城并没有直接开口。

反而是找了个坐的地方揉了揉已经发麻的的大腿,一边揉着,一边眼巴巴的看向了朱元璋的位置。

朱元璋:“…”

朱标:“…”

于城的意图很明显,而两人又不是傻子,自然看得出他想要什么。

自己这个堂弟是真不怕啊!

等了好一会,依旧不见于城开口的朱标得出了这一结论。

“行了!行了!咱下次不让你站墙角了!”

朱元璋也不耐烦了,这小子是真的倔!!

不行,这小子今天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咱让他站到天黑!!

“嘿嘿!我可没有怪干爹的意思。”

于城嘿嘿一笑,既然朱元璋都后退一步了,自己自然不用在端着。

“别墨迹,快说!”

看着于城那副贱贱的表情,别说朱元璋了,连性格温和的朱标都想上去给他一巴掌。

“方法很简单…”

见两人着急,于城也不再墨迹,当即开口道,

“提高商税不就行了?”

“啪!”

谁知话音刚落下,朱元璋的大手便落在了于城的后脑勺上,一声脆响,力度刚刚好,懵逼不伤脑。

“什么混账话!!你是不是睡觉睡多了,把脑子都给睡糊涂了?”

“还是说有人让你在咱面前说这话的?”

朱元璋脸色阴沉。

要知道,自己可是刚减过全国的赋税,这小子又让自己加商税,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?

于城话刚说出来,朱元璋便怀疑这小子是被人当刀使了,要知道,自己可是很痛恨那些不事农桑的商人,一群眼里只有利益的小人。

“是啊,堂弟,是不是有人和你说什么了?”

朱标脸色同样不对。

他知道于城想要表达的意思,无非就是现在的商税为三十税一,远不如农税。

但要知道的是,就算在这种低税收的情况下,依旧有许多商人赚来的钱仅够满足全家糊口而已。

没错,洪武时期的商人收入并不像想象中的丰厚,而是呈现出两极分化之势。

普通的商人,游走在城乡之间,忙碌,但收入却不是很理想。

这才是大多数大明商人的常态;

要知道,在这么一个赋税,徭役不重的年代,自耕基本能维持比较富裕的生活,而且可以旦暮不失妻子父母团聚,若不是迫不得已,谁又愿意去当一个收利甚微的商人呢?

至于那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,其收入及财富积累之多,也确实让朱元璋动过不少心思。

但毕竟大商人只占少数…

听完朱标的解释,于城陷入了沉思。

确实是自己先入为主了!

于城想到自己问题出在哪了。

自己最开始提出的增加商税完全就是明朝后期推出的制度。

而现在是大明初建,不单单是商人收入低微这一个问题,更重要的是,新朝开国,最需要稳定,而收税太多则会影响物价,百姓承担不起,所以老朱改商税为三十税一。

但明朝后期则又是不同,商业已然发展了起来,整个大明朝也趋于稳定,此时增税,合情合理。

时代不同,政策自然要变。

小说《肱骨明臣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